第十一章 董卓的发家史(上)
《三国新天子》全本免费阅读 adxs8.com
董卓起家发迹的前半段,半分看不到他有一丝乱国专权的影子。甚至,客观一点评价,当年意气风发的董卓,是一位比曹操更加怀有报国之念的爱国青年。
董卓是陇西临兆人,出身于小官僚豪强家庭,父亲做过县尉。陇西属于东汉边境,是汉族和羌族等游牧民族聚居区,民尚习武,董卓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豪侠习气。他膂力过人,弓马娴熟,又“性粗勇有谋”,便谋求利用自己的长处有所发展。
他年轻的时候,就去羌人聚居区游历,熟悉了羌人内部情况。羌人的头领既畏服其武力,又感其豪侠,纷纷与之结交,董卓在羌人当中形成了很大影响。因此他先是被郡里召去当个郡吏管理监督盗贼,后来又被凉州刺史召去做了军事方面的一个属官,专门对付四处抄掠的羌胡人,这算是他迈入仕途的第一步。
董卓也不负众望,在任期间,屡屡大破前来进犯的羌胡人,斩获千计。因此当时的并州刺史、东汉末年的边关名将段颎向朝廷的公府举荐董卓,被司徒种嵩辟为掾(就是司徒府的部门长官,官秩三百石),董卓由此进入了朝廷。
“当初走到那一步的时候,某家欣喜莫名。甚至,还曾猜想着某家不会就以一位边塞武夫的身份蹉跎下去,就以这最底层的士人小吏身份,在朝廷获得一步步的升迁。”说到这里的董卓,醉眼当中闪过一丝自嘲的光芒。
刘协默默点了点头,将自己带入董卓的心理历程当中,感同身受。司徒府当中的一个部门长官,别看它官职不
大,得看它的上司是谁,这可是“三公”之一的司徒的下属,司徒作为朝中最高官员之一,可以举荐二千石的官员,二千石的官员相当于郡守了,是一方大吏,而且在东汉有很多这样的先例。因此对于年轻的董卓来讲,一个美好的前程似乎就在前方触手可及。
“后来呢?”虽然已经知道了结局,但刘协忍不住探寻了下去。这一刻,他似乎觉得,世人对这位胖子的评价有些太过武断。
“后来,某家发现自己只能做一个武人。”董卓开口再道,一老一少颇有些忘年交的味道。
一六七年,凉州汉阳郡一带的羌胡反叛,朝廷急需能征善战的将士,就征召董卓为羽林郎,统管部分羽林军骑兵驻扎西北边境,归边关名将、中郎将张奂统率。羽林郎同司徒府掾的官秩相同,并没有提升,但因为如此安排,从此董卓就离开了朝廷,继续他的武人之路。
张奂素知董卓在凉州的影响,征召他担任军司马(相当于将军下面主管军事的副官,官秩比千石)作为自己的助手。董卓发挥自己勇猛善战的特点,大破叛军,杀其首领,斩俘万余人,因功拜郎中。以后在边境同羌胡作战中,董卓前后百余战,立下大功,官职也不断升迁,先后任广武县令(官秩千石)、蜀郡北部都尉(官秩比二千石)、西域戌己校尉(官秩比二千石)。广武当匈奴边境、蜀郡当羌人边境,西域戌己校尉掌管西部各少数民族事务,可以看出朝廷对董卓的任用仍然是把他当作戍守边疆的武人。直到后来征拜
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官秩二千石。
这一段时期,是董卓事业飞速上升的一段时期。假如时局没有任何动荡的话,董卓一生的官路可能就会止步于此。然而,不争气的东汉政权,又给董卓提供一次机遇。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董卓并没有把握住。
一八四年,波及整片东汉大地的黄巾之乱如烈火燎原之势一般燃起,张角等黄巾军抄掠河北,朝廷派北中郎将卢植带兵平乱,卢植连战破敌,六月围张角等于广宗城,眼看就可以破城。这时汉灵帝派宦官来视察军事,向卢植索要贿赂,卢植不肯,于是宦官回去在皇帝面前诬告卢植,卢植被囚车押回京城,判处比死罪低一等的罪名。
卢植被免官,东汉的另两位名将皇甫嵩和朱儁又忙于讨伐兖州和豫州的黄巾军,没有名将可用,朝廷想到了董卓,这家伙在边境战争中屡立战功,是个会打仗的人,于是任命他为东中郎将代领卢植的军队攻打张角。出乎意料的是,董卓这个边境战争的常胜将军在对黄巾军的作战中屡战屡败,于是在两个月后,就被免职,打发他回老家歇着了。
有趣的是,说到这里之时,董卓脸上非但没有对朝廷的愤懑之色,反而有些羞赧之意。刘协浅浅笑了一下,虚敬董卓一樽酒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太师不必放在心头。”
话虽然如此,但刘协也看得出,董卓带兵打仗的水平其实算不上什么名将。他在同羌胡的战争中能取胜,靠的是在羌胡人中的影响和对敌人情况的
熟悉,离开了自己有优势的边境地区去打黄巾军就不行了。黄巾军基本上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要比羌胡人差很多,董卓却无法取胜,后来朝廷换了名将皇甫嵩去,从十月打到十一月,只两个月就全歼了敌军。
“陛下无须宽慰某家,纵数古之名将,未尝没有败绩。某家输给黄巾军,不过是不熟悉中原这些泥腿子的打仗方式而已,他们聚散如沙,攻守如潮,各方之间遥相呼应,往往一场歼溃战打着打着不知为何就被那些四方赶来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d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