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 78 章
《[唐]李世民今天揍儿子了吗》全本免费阅读 adxs8.com
太子的身份很好用,不过一个都水监小吏李承乾吩咐起来自然畅通无阻尤其是在背后还有李世民明晃晃默许的前提下,事情进展得更为顺利且迅速。
第二天,都水监便多了个姜典事。这位姜典事甫一上任便接了个差事转头就埋头如火如荼地干起来。七日通过模型实验和实体实验。十日网罗匠人做出一架高转筒车,一架水车。
一个月后,长安已有好几个村落用上了新式翻车与筒车。这两件东西如同前几次的新事物一般很快引来各方诸多关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若有人说他们村用上了水转翻车高转筒车,大家都会做惊讶状目光中是掩饰不住的羡慕。
若有人说他们村还在用传统的龙骨翻车与寻常筒车那大概会等来一波炫耀然后被告知:你们落后了。
银月村。
随着全国各地以及外邦销售路线的打通,如今的豆皮腐竹早已成了紧俏货根本不愁卖,甚至有人为了省点钱,不给中间商赚差价,特意找到货源地直接寻求供货。做为最早制作售卖豆皮腐竹的村子,银月村接待的来往行商多不甚数。
村民们对此已然见惯不怪了以至于今日来的几个行商,他们看都没多看一眼。这种事自有村长与几位村老接待安排。
村长可是做过郎将的人村老当年在军中也多少是个小吏,哪个能力不比他们强?作为小兵,凡有令,令必行。至于无令?哦
因此银月村与别的村子相比有股子独特的气息。那便是村长武郎将具有极高的权威在他的用心经营下村里上上下下拧成一条绳无法是退伍士兵还是家眷老幼都十分团结也十分讲军令会服从。
几个婶子如往日一般挎着篮子提着桶绕道篱笆外喊:“阿兰去不去磨豆子。刚子他们几个已经用完了水车那边的磨盘现在空下来我们正打算去呢。”
阿兰在里头应了一声:“去去去等我。我把泡好的豆子带上。果然还是如今的水车好使。以前我们磨豆子要费多少时间如今可轻松多了。”
婶子们携拌而去屋中的行商好奇起来:“水车?自入长安以来这些天一直听人说水转翻车可是此物?”
武郎将笑呵呵:“是。”
三五个行商立时侧目:“银月村现在也用上水转翻车了吗?”
“长安好几个地方都用上了我们银月村自然也不例外。”武郎将没说银月村是第一个用上的还是试验地呢。
眼见几人神色
武郎将心念一转言道“收购豆皮腐竹的订单已经谈妥了几位若是无事不如去村里逛逛?先前只去晒谷场看了我们晾晒的豆皮腐竹我们村子的其他景致还没看呢。”
这话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正中行商下怀。行商们连连点头答应。谁都知道银月村有什么景致可看?这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转翻车也。
武郎将领头带着众人出门取田埂小径而走一边行一边介绍:“这边种的是稻子那边去岁种的大豆收成不错后来又与其他村子签订契约购买了许多因而如今我们大豆有余
“土豆?”行商脚步微顿“可是传闻能亩产三五千斤的神豆。”
“是呢。土豆此物是太子殿下去岁种出来的今年新皇登基第一件便是命人将种薯送予百姓试种还令官府里正熟悉种植方法教授于民。不只长安外地许多州县也都得了。”
行商万分遗憾:“可惜我们那边没得到。听闻隔壁县有县令县丞还带着种植文书亲自下地示范呢。都说亩产三五千斤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武郎将轻笑:“是与不是等土豆收成不就知道了?”
“那倒是。先不说土豆说说水车吧。村长不给我们介绍
介绍?我听说水车能一夜灌溉百亩良田?”
武郎将指了指眼前的农田:“咱们村的农田便是水车灌溉一夜便可。”
行商放眼望去好家伙这怕是不只百亩吧。这……这……一夜灌溉?一夜!
众人震惊之时已然来到水源旁。
但见一架高大的水车置于此处一半位于水中一半露出水面水轮随着水流转动将水输送上来。除能用以农田灌溉还可以便宜取水供日常所需。
近旁设一棚顶棚顶之下安放石磨石磨与水车转轮相连水流转动输送水源之际亦可带动石磨运转。
“这……这石磨……水车还能推动石磨磨豆子?”
行商们震惊不已若不是亲眼所见他们简直不敢相信。
“这一日能磨多少?”
“水车运转不停石磨亦可磨豆不停若是需要日夜可不间断。具体能磨多少我们没仔细算过。但自从有了水车我们再没用过牛力或人力驴力磨豆。每日磨豆量非但不比以往少还高出两倍。这还是在石磨有限大伙儿得排队轮流来的情况下。”
行商们深吸一口气更震惊了。
武郎将继续道:“不只磨豆子若把
连接处稍作变动,将石磨换成舂臼,还能舂米呢。”
行商:!!!
一个水车,既能灌溉,又能磨豆,还能舂米?这是要逆天吗!哦,不。既然能连接石磨与舂臼,那是不是还能干别的?这……这已经不是要逆天,而是已经逆天了!
行商甲:“水车如此,高转筒车是否也可以?”
“那倒没有。”武郎将摇头,“高转筒车比不得水车便利,效率上差一些,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譬如水源过低而田地太高,彼此差距较大且水流湍急之处,水车便不适用,而高转筒车却适宜。”
行商甲却并没有太遗憾:“便是高转筒车不能磨豆,但能将水提上这么高的高度,还适用于急流也已经很厉害了。”
众人纷纷附和,望向水车,发出感慨:“我老家不知能否有。”
“有的,一定有的。”武郎将言语笃定,斩钉截铁,“圣人已经下令都水监承办此事,等长安这边的水车与高转筒车做完,便会让姜典事等人去往各地,令各地明府配合协理。”
行商们欣喜若狂:“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此事是太子主张,圣人首肯,旨意已出,还能有假?”
行商们欢欣鼓舞,连连叩拜圣人,又拜太子。
旁边银月村村民瞧见,一个个笑眯了眼。啊,就喜欢看你们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行商大叹:“长安真好,若我们是长安人,生在长安就好了。”
看,西红柿西瓜辣椒,腐竹豆皮,土豆曲辕犁,再加上如今的高转筒车与水转翻车,哪一样不是从长安开始的。看看长安百姓过的日子,不论农户还是商户,都可见与外地的差距。
就比如他们,累死累活贩卖货物,走一趟赚得钱,扣除路费本金等支出,所剩能有多少?与银月村相比如何?
行商们看看自己,看看银月村,又想到这些时日长安各处见闻,以及那些红光满面的人群,沉默了。
啊啊啊,他们为什么没有生在长安!累死累活长途跋涉赚得那点还不如人家老老实实呆在家磨豆子!!!气人惹!
武郎将将几个人的言行举止看在眼里,神色清明,里头有些确实是行商,所说所言皆是真情实感,有些怕是不见得呢。
其他村民与行商接触少,可没有武郎将的敏锐,却也不以为然,眼睛笑眯眯。
这种现象已经不少见了,最近哪个看到长安之景,尤其看到他们银月村情况的没这么想呢?
是啊,生在长安,真好。
不,太子说了
,会让大唐各地都用上筒车与水车,各地都种上土豆西红柿西瓜,要让天下百姓都跟长安人民
一样。
太子……
想想这两年来改变长安的一应事物,哪一样不是出自太子殿下之手?
太子啊,真厉害咧!
这事不独发生在银月村,其他几个村子皆有出现。也不只民间,就连朝堂与宫中也是议论纷纷,世家们更是频频侧目。
“这一年多来,长安的改变当真巨大,让人难以想象。”
“谁说不是呢。高转筒车,水车,似姜照这样的人才怎么我们便没发现?”
若他们能早一步发现,将姜照收入世家门下,那他的功劳也便是世家的功劳,筒车水车如何运用自在他们掌握之中。而如今……
许多人感慨时运不济,也有人轻嗤:“发现了又如何?若没有东宫那位,姜照也未必能设计出来。”
众人一顿,是啊,若无李承乾,姜照还能成为现在的姜照吗?
李承乾,一个六岁稚子,谁能想到他竟有这么大的能量。
当然从前他们并不是没看到李承乾的能力,但那会儿朝局的焦点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他们乐得看热闹,毕竟谁赢了都无所谓。他们世家还是世家。可李建成没了,李世民上位,朝局变化之后,再来看现今如日中天的李世民与李承乾,有些东西就不一样了。
他们很清楚,世家之所以能成为世家,最重要的两大原因在于占田荫客制与九品中正制。他们门下田地荫客无数,而九品中正制又等于让他们攥紧了大多数士人向上的通道。
可如今随着世事变迁,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取代,天下格局已然大不一样。以目前李唐朝堂的情况,权柄多数在于李氏一同建功立业打拼天下的人手里,他们世家的话语权大大被削减。
而占田制也慢慢变成均田制。这点在先前还不显,可自打前朝末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使天下人口锐减,导致李唐所面临的是一个土地多耕者少的局面,如此他们便能将大片土地重新分配。
若李承乾只是弄些西红柿西瓜等物也便罢了,他们看看热闹尝个鲜也行。可他还弄出了土豆,弄出了筒车与水车。
土豆促进产量,筒车水车提高效率。这两者作用不可谓不大。
别的先不说,单就提一条。世家名下便是有田,也是需要佃农耕种的。
如果天下百姓都有自己的农田,且这些农田所获取的粮食足够他们吃用,甚至能让他们衣食无忧,他们还会来为世家耕种,辛辛苦苦一年
除了要交朝廷的赋税,还需给世家一部分,自己只能获取稀少的回报吗?
不会。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依附世家生存。他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那么到时候世家空有田地又如何?
世家们面面相觑,同时发现这其中的偌大问题。
“要我说,你们也太杞人忧天。就目前的情况,还远不到这个地步,若真如你们所说那般严峻,我们名下田地为何还有人耕种,那些田里劳作之人莫非是你还是我?
“现今李唐建立不久,朝中皆是开国功勋,自然显得世家在朝野话语权减弱。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李唐想要治理好国家,保住天下基业,使得政权永固,代代相传,单靠这些开国功勋可做不到。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确实最重要两点在于占田荫客与九品中正,但没有这些。我们还有食客门客,还有数百年的底蕴积累以及浩如烟海之藏书。这点那些庶寒可比得过?更别提百姓了。百姓几人能识字,能帮李唐安邦治国?
“天下有才能有学识之辈,世家占几何,庶寒占几何?如今李唐初立,功勋者众,世家不出才让人觉得我们弱上几分。
“李唐可用科举网罗人才,我们亦可收门生故旧。这些人是世家培养,自然要依附于世家而存。再有世家世代通婚,关系人脉盘根错节,底蕴磅礴,可不是这么点东西就能轻松击垮。
“更加之,土豆虽说亩产三五千,却唯有李承乾一人种出。即便
是事实,但你我皆知,在一地能出成绩,不代表在处处都能出成绩。且看看吧。”
是啊。他们世家的底蕴犹在,怎是能轻易取代。且看看吧。
于是,众人的目光同时转向今岁种下的土豆田。
土豆分春种与秋种,今次春种也并非一起育苗,而是根据当地气候决定,最晚的在二月下旬移栽入土,而最早的在正月十五上元节之后,可说是李世民登基第一件做的事。如今过去三月有余,这批土豆已然迎来收成之日。
某村落。
一位中年婶子在门口浣洗衣物,刚好瞧见住后头的年轻媳妇背着个大箩筐走过来,:“婶子,你们家箩筐在吗?借我用一用。”
“你背上这个挺大,一个不够?”嘴上问着,人已经站了起来,从屋内取出箩筐递给年轻媳妇,“给,这是做什么去?”
“谢谢婶子,晚些时候来还你。这不是地里的土豆成熟可以收了吗。昨天收了三分地,还没收完呢。家里就一个箩筐,来回运太不方便了,就想着今儿借一个。”
“那你
这两个也不够。”
“没事。我家刚子已经跟春婶借了一个过去了。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dxs8.com】